兰州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5-06-29 12:59  发布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兰州市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

    2006年,兰州市区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污染指数从2005年的104上升到122。

    黄河兰州段地表水按水域功能类别达到了相应的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仍保持100%。

    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比上年有所降低。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有所下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与上年持平,市区医疗垃圾基本得到安全处置。

大气环境

 

一、空气质量

 

    我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2006年,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为205天,比上年减少3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6.2%。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2%,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52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0.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9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2.9%,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降尘量为22.6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上升13.2%。

 

二、废气排放

 

    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01万吨,比2005年增加0.9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99万吨,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2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86万吨,比2005年减少0.6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1.22万吨,生活及其它排放量为0.6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43万吨,比上年增加0.73万吨。

 

三、沙尘及浮尘

 

    2006年,我市出现沙尘及浮尘天气13次,与上年相比增加8次,最重时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5.254毫克/立方米,是上年度的5.5倍,严重影响了我市空气质量。

 

四、措施与行动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2006年完成了出租车改用天然气的任务,建成加气站10座,至此“123计划”中公交车和出租车油改气任务全部完成,共改造车辆6200辆。积极寻求新的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针对天然气供气量不足的实际情况,环保等相关部门人员赴西安、上海等发达城市考察型煤锅炉、水煤浆锅炉等洁净煤技术,并在我市开展了洁净煤技术推广试点工作。截至目前,6家试点单位的型煤锅炉已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市煤炭公司投资160万元建设了年产10万吨优质型煤生产线,为型煤锅炉的用煤提供了保障。积极支持污染源单位加快治理改造步伐。全年下拨了2636万元环保专项资金,对87台锅炉、窑炉的环保设施进行了治理改造。加大燃煤炉窑的环境监管力度。入冬前全市环保系统集中力量对1063家各类燃煤锅炉、窑炉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78家污染物排放超标单位依法进行了处罚,并下达限期治理和整改通知,要求采暖期前必须完成治理任务。对违章建设的锅炉责令停止运行,依法拆除了四城区范围内的所有燃煤小茶炉。依据《兰州市实施防治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特殊工程》,对68户企业和部分生产设施以及全市各类小砖瓦厂实行限产、停产。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2006年共抽检、路检各类机动车7332辆,其中公交车1454辆,出租车1684辆,汽车尾气达标率为86.57%。

 

水环境

 

一、饮用水源水质

 

    2006年兰州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迎门滩、崔家大滩地下水源取水量为1140.62万立方米,占取水量的6.8%;西固西柳沟地表水源取水量15545.08万立方米,占取水量的93.2%。

 

二、黄河兰州段地表水水质

 

    2006年黄河兰州段扶河桥、湟水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五个段面年均值全部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按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废水排放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6879.6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254.99万吨,占25.2%;生活及其它污水排放量12624.62万吨,占74.8%。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3067.76吨、4287.33吨,其中工业排放量3149.79吨、281.95吨,分别占5.9%、6.6%;生活及其它排放量49917.97吨、4005.38吨,分别占94.1%、93.4%。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812.57万吨,工业废水达标率为89.6%,比上年相比下降1个百分点。

 

四、措施与行动

 

    坚持经常性的巡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不断强化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做好污水处理设施运转工作,水污染防治取得了新的进展。组织人员对53家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了多次现场检查,对国家挂牌督办的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和兰州百美纸业有限公司进行了重点督查,督促兰州百美纸业公司加快污染治理进度和设施改造力度。根据《关于做好全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行为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我市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排摸调查,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工业、生活违法排污及其它行为提出了整治方案,封堵排污口15个,依法搬迁工业企业5家。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督促有关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基本完成。

声环境

 

一、区域环境噪声

 

    2006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7.9分贝,噪声声源构成比例为:交通22.2%,工业2.8%,施工0.9%,生活46.2%,其它27.8%。城关区、七里河区的噪声等效声级较高,分别为58.3分贝、59.1分贝,其次为西固区55.5分贝,安宁区最低,为55.2分贝。

 

二、交通干线噪声

 

    2006年,四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1分贝,比上年下降0.4分贝;交通噪声测点达标率为78.9%,与上年持平。

 

三、措施与行动

 

    认真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在高考、中考期间,对考场周围进行检查监控。进一步规范夜间施工审批程序,严格科学管理建筑工地,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批准施工,全年共查处各类施工噪声1213起,生活噪声1293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活动,创建安静小区10个,为减轻我市噪声污染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固体废物

 

一、工业固体废弃物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258.36万吨,比上年增加97.8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81.66万吨,比上年增加27.39万吨。

 

二、医疗垃圾

 

    2006年对城区900多家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进行了集中收集处理,全年处理医疗垃圾1385吨,比上年增加253吨。

 

三、城市生活垃圾

 

    2006年市区共清运生活垃圾108.7万吨,其中卫生填埋80万吨,简易填埋处理28.7万吨。

 

四、措施与行动

 

    对四城区66家医院、856家诊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回收、处置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落实防治措施,确保医疗垃圾处置安全、符合规范。对工业固废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是工业危险废物,保证其得到安全处置。

生态环境

 

一、森林及绿地

 

    森林状况: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3.95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81万公顷,疏林地面积0.53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9.37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65万公顷,苗圃地面积0.05万公顷,宜林地面积33.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25%。

绿地状况:2006年,兰州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3778.2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75平方米,绿地率25%。

 

二、动植物种类

 

    全市共有各类脊椎动物151种,其中,哺乳类26种,鸟类115种,鱼类2种,两栖类4种,爬行类4种。昆虫有453种。

    全市共有高等植物1614种,其中,裸子植物83种,被子植物1531种。

 

三、自然保护区

 

    全市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占地面积812.31平方公里;森林公园7个,占地面积77.6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占地面积17.7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94%。

 

四、耕地

 

    耕地面积316.37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16.2%,人均耕地面积2.42亩。

 

五、气候

 

    2006年兰州市各县区年平均气温在6.8~11.7℃之间,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均偏高1.7~2.3℃。各地年降水量在167.9~313.3毫米之间,与历年相比,其余各地均偏少1~5成。

 

六、措施与行动 

 

    城市绿化取得新的进展,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90.53公顷,实施的重点工程有银滩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标志性大道绿化工程、南北两山建园工程、黄河风情线完善提高工程、西固石化城绿化建设工程等绿化美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90.53公顷。退耕还林3370.67公顷,三北造林2000公顷,建设绿色通道50.6公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