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2024年8月27日,兰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兰州市水务局、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召开兰州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炜介绍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推进情况及污染防治、环境安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毛璐,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振林,兰州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小峰,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超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兰州市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管军主持发布会。
管军: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兰州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做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对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兰州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邀请到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炜先生,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毛璐先生,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振林先生,兰州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小峰先生,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超女士。请他们共同为我们介绍《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年以来,兰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等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首先请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炜先生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推进情况及污染防治、环境安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牛炜: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中共甘肃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等多个部门制定印发了《中共兰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决定》。同时,细化了相关重点任务的实施方案,促进跨部门事项整体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就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推进情况及污染防治、环境安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介绍如下:
一、全市目标指标推进情况
一是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十四五”期间,省上下达我市(含兰州新区)的碳强度下降指标为16%。经核算,截至2023年底我市碳强度为1.87,较2020年累计下降14.61%,“十四五”碳强度累积下降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截至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2020年累计下降2.6%。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情况。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7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1天,优良天数比率75.6%,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5、同比下降1.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方面,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7月出境断面青城桥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Ⅰ类;6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8条黑臭水体无返黑返臭情况。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优先监管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事件,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三是其他生态指标情况。落实耕地保护任务381.3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97.33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26.85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732.6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3%,森林覆盖率8.52%。2023年,完成美丽河湖创建长度共计约18.3公里。今年选取湟水西固区三江口段(3公里)、湟水—大通河交汇段二期(4公里)、蔡家河皋兰县城段(15.3公里)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工作。
二、污染防治及环境安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作为污染防治及环境安全专责组组长单位,积极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会同相关部门和县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印发《兰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兰州蓝”保卫战行动实施方案》《兰州市持续巩固提升“兰州蓝”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和专项方案及任务清单,多次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推进会等对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面源污染四大污染源为防控重点,综合运用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督导巡查、追责问效等措施,推进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加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推动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同时推动实施一批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进一步降低燃煤污染、工业污染强度。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制定印发枯水期水污染联防联控方案,组织开展污染源日巡查、水量日调度、水质日加密监测、信息日报,共出动巡查人员10507人(次),检查河洪道2728条(次)、排口12357个(次)、水源地54个(次)、涉水工业企业589家(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确保了枯水期水质安全。深化河湖长制落实,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在主要河道布设视频监控设备637台,覆盖岸线长度1180余公里,有效提升了河湖监管水平。配合开展省级黑臭水体交叉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黑臭水体存在的问题,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积极推进刘家峡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污染源清理整治评估对接谈判,协调汇报省级加快刘家峡、西固岸门、榆中青城水源地优化调整划定工作,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省、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工作方案》要求,持续开展全口径涉重金属排放企业(包括在产和关停)排查工作,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途径,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动监管,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和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场所用地为重点,在土地供应证核发前,依法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截至目前,12个地块在土地供应证核发前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四是深入推进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制定2024年兰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和计划;“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47项指标体系已全部完成2023年目标,其中21项指标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84项任务已完成37项,98个“无废城市”建设工程已完成37个,成功创建435个“无废细胞”。持续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开展环境风险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严格实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五是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防控体系。发挥兰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指导作用。截至目前,对已审批的110个项目环评,均在审批环节应用“三线一单”成果进行分析,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在项目招商引资阶段,利用“三线一单”信息平台,对项目选址可行性和生态环境准入各项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确保企业投资发展方向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避免企业“走弯路”,降低投资风险。
在坚决打好环境安全保卫战方面:一是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细化落实“一河一策一图”,有效预防和应对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推动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加强与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领域协作。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探索“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规范重点风险源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应急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分解落实《适应气候变化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二是严格核与辐射监管。巩固提升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成果,持续推进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的核安全监督执法工作,制定印发《2024年全市核与辐射安全督查检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对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安全和防护设施运行管理、高风险放射源管理等6个方面40多项内容进行检查;建立了兰州市核与辐射应急及反恐专家库,组建了兰州市辐射事故应急监测处置队伍第三方社会技术支援单位;构建省放废库等重点目标的智能化管理;开展年度辐射安全风险评估与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性监测,目前完成了城关区、西固区、榆中县、皋兰县、红古区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核与辐射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督性监测,切实提高了防范和应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开展全市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完善环境风险预案更新。全市符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条件与预案备案的企业627家,除3家停产企业外均已完成备案;其中重大风险源企业8家,较大风险源企业42家,一般风险企业574家,备案率99.52%。
下一步,我们将系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27年,力争在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完毕,谢谢!
管军:
感谢牛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
请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毛璐: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方面。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印发实施《兰州市“十四五”节约能源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兰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等文件,为促进我市节能降碳,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开展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升级行动。以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为支撑,深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潜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用能结构,促进全市高耗能重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对石化、冶金等19个重点领域的19家企业、38条生产线能效水平以及产能、产量等情况进行摸底,对低于基准能效水平的6条生产线,组织专家指导企业制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方案,实施技改项目12个,总投资28.04亿元。三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申报窑街煤电集团海石湾煤矿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1个,为窑街煤电集团3个项目争取到煤矿安全改造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4834万元,占全省下达资金(9853万元)的49.06%。印发《兰州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通过风光电指标的配置,加快引进战略性新兴业项目,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建设。已建成新能源项目8个,在建新能源项目7个,共完成投资59.73亿元。榆中县、永登县被纳入全省“驭风沐风”行动首批试点,已争取到全省“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指标200万千瓦。四是扎实推进黄河流域重点工程。制定实施市级黄河规划,形成1个总体规划为统领,7个专项规划为支撑,18个配套政策文件为保障的规划政策体系。率先印发实施《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开创全国城市黄河文化保护立法先河。纳入国家《纲要》的3个项目进展顺利,纳入省级《规划》的14个项目陆续开工。纳入市级黄河重大项目库的428个项目,已完工89个,正在建设218个,谋划储备121个。五是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入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承载能力。2024年实施甘肃省兰州市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和甘肃省兰州市三北工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双重”“三北”建设项目,总投资1.7757亿元,建设退化林修复13.7万亩、封山育林10.17万亩、营造人工乔木林1.23万亩、营造人工灌木8.47万亩、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等,进一步提升我市抵御风沙侵袭生态服务功能,推动我市林草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盯目标任务统筹发力,做好传统产业节能降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等工作,加快构建具有兰州特色的生态体系。
甘肃省广电总台记者:
请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印发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振林: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各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部署要求,立足“两统一”核心职责,聚力推进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健全我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坚持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强规划纵向传导,严禁随意调整规划,严格规划监督实施。依托黄河谷地群山环抱、大河中流的山水肌理和独特自然禀赋,统筹城市有机更新,综合运用城市设计手段,着力优化城市蓝绿空间布局,有效提升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推动城市品质实现美丽蝶变。
二是推动节约集约利用。树牢“经营城市”理念,发挥土地市场“124”工作机制作用,制订出台土地做地、“亩均论英雄”等“一揽子”改革文件,推动出台新型产业用地、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管理等改革举措,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认真开展“三未土地”专项整治,有效规范土地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提升土地要素支撑保障能力。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矿山开采储量动态监管,严格落实矿业权分级设置和属地管理,提升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节约开发利用水平。
三是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产矿山日常监管,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强调“谁破坏、谁治理”,做到“边开采、边修复”,不断健全强化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全周期监管制度。聚焦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完成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核查,确定差异化修复策略,争取资金5622万元,推进实施5个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项目。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现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3家、省级绿色矿山5家。
四是强化地灾系统防治。落实“大搬、快治、早防”要求,强化“人防+技防”作用,建立了以1100余名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体系,在全市1008处重要隐患点安装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落实值班值守、信息速报、风险预警等制度,今年以来,累计处置设备预警信息341起,发布风险预警11期,推动预警响应闭环管理。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及增发国债资金约1.4亿元,实施地灾治理工程12个。统筹推进生态及地灾搬迁,累计完成搬迁535户。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全面对照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要求,聚焦1139工作部署,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间辩证关系,有效统筹规划实施、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地灾防治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坚决守牢红线底线,全力推进保护治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努力为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提供坚实自然资源保障。
兰州日报记者:
请问市水务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小峰:
感谢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我们全面落实水土保持各项工作措施,持续加大黄河兰州段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坚持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积极开展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后,我们以《决定》为市水务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遵循,结合《决定》精神积极推进全市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不断加大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全国坡耕地、小流域、淤地坝建设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持续加大黄河兰州段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24年以来,加快推进实施10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任务39.9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26.19平方公里。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狠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设施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推动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有效防止因生产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在遥感监管、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监督执法、补偿费征收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实筑牢监管监督体系。2024年上半年共对24个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对60余家生产建设单位进行了约谈,下发现场检查通知、督察意见、督办通知、整改通知86份,下发信用惩戒告知书4份,全市共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629.20万元,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使用率。
香港商报记者:
请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年来,我市在国土绿化方面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杨超: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兰州市林草园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省委《决定》发布以来,全市林草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黄河流域兰州段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治理为目标,以兰州市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兰州市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为依托,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一是持续实施兰州市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规模81.08万亩,总投资4.98亿元,目前已完成46.54万亩。二是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总规模4万亩,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三是把握“三北”工程六期政策机遇,谋划申报320.32万亩的兰州市“三北”工程六期任务,将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列入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核心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列入了黄河“几字弯”协同推进区,积极申报资金落实“三北”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决定》的落实,为建设美丽兰州作出林草贡献。
管军:
鉴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会后如有媒体需要进一步采访,请联系现场工作人员。
谢谢大家,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