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82号提案

发布时间:2019-12-26 14:24  发布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访问次数:      

《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工作的提案》收悉,现就提到的有关问题,结合我局职责,答复如下:

一、适应新形势,主动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的有机融合,“城市病”日益凸显,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任务非常艰巨。从整体上看,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同全国一样,既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又到了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优势,作为生态环境部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要用斗争的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主动扛起生态保护的责任。

二、黑臭水体治理情况

我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决落实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的工作要求和省上的安排部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全面梳理河洪道黑臭水体具体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成因,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全力消除城区黑臭水体。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我局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全面安排部署黑臭水体整治、河洪道管理、生态修复等工作。二是制定《兰州市城区河洪道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市政府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责任、治理要求和完成时限,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按照“一河一档、逐项分类、条项清晰、内容齐备”的原则,对城区内主要河洪道进行全面排查,精准掌握河洪道存在问题,逐条建立工作台账,细化明确整改任务、工作责任,逐项推进整改落实。

2.强化工程整治。针对整治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汛期影响大等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整治工程列为应急项目加快推进,

3.加大环境治理。一是针对7条河洪道存在的环境问题,全面清理河洪道垃圾、淤泥,铺设鹅卵石,清洗河道两侧护堤墙面,有效改善了河洪道环境。二是对洪道及两侧的违法搭建物依法进行全面拆除,清理取缔乱堆乱放、乱设乱摆等行为,在河洪道周边市场和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实时定点倾倒、及时清运。三是全力消除黑臭水体隐患,关闭洗沙场4个,完成雨水口标记477个,集中收集排污管口884处,封堵排污口156处,清理整治旱厕401个,设置冲水、移动式厕所25个,在河洪道沿线设置隔离网19.55公里,设置垃圾桶600余个,有效维护河洪道环境卫生。

4.严格监督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制定了《黄河兰州城区段污水排放整治方案》和《水污染防治整治督导方案》,全面监督检查存在污染隐患的行业企业,确保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全面推行河长制。一是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建立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各级河长制办公室全部成立并正常运行。二是将河长制延伸到村(社区)级,部分区县已延伸到村小组一级,解决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市、区县两级组织专业机构编制了8条市级河流、43条主要河洪道“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目前正在进行审查

6.狠抓污水处理。一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保障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确保设备完好率大于95%,污水处理率达到95%,出水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所有污水处理数据均通过在线监测仪表传输至省市环保部门在线监测平台。二是分期分批投入43亿元,启动现有4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三是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支管及小街巷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完善干、支管网,做到污水管网收集能力与污水处理设施能力相匹配,有效提升污水收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

三、排污口治理

黄河兰州段排污口底数不清。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水务部门尚未将全市排污口底数台账资料移交我局,目前我们仅掌握黄河兰州段企业污水排放口情况,其他排放口底数不清,无法进一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我局将加快全市排放口摸排工作,全面细致开展摸排工作,建立入河排放口和环境风险源台账资料,并同步开展排放口监测工作,掌握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一手资料。我局下一步拟借助第三方技术单位力量,在全面开展摸排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黄河兰州段污染治理方案付诸实施。

四、着力夯实基础,全面开展净土保卫战。

制定印发并组织实施《兰州市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兰州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推进方案》《兰州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兰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4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工作。截止目前,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