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两岸美如画卷。(人民图片)
大河奔腾,川流不息。甘肃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因河而美,因河而盛。黄河兰州段由西固区达川镇入境,自西向东北至榆中县青城镇出境,全长150.7公里,300多万名群众傍水而居。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新征程上推进黄河兰州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指引和强大力量。
当前,兰州市正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治理,锚定绿色转型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沿着兰州607路朝着黄河河道走,黄河干流防洪治理一期的部分河堤呈现在眼前。黄河水奔涌流去,河堤用厚实的胸膛守护着大河安澜。黄河两岸绿意盎然,湿地静美,不时有飞鸟前来嬉戏。
“这里原来是一片河滩地,没有挡墙。在我小的时候,黄河还漫到过城区。现在的河堤属于黄河干流防洪治理一期工程,竣工于2022年9月份。工程治理河道53.9公里,新建、维修加固黄河兰州城区段堤防、护岸总长76.24公里,为城区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陈孝伟说。
走进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视频监测中心,393个摄像头正实时监测着黄河兰州城区段两岸的水位水情。
“通过监测系统可以看到黄河水位水情、河堤护栏的情况,基本上实现了黄河兰州段全覆盖。”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视频监控中心巡检员宋霞荣介绍。
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的大通河,是黄河重要的二级支流,大通河干流全长561公里,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进入兰州市永登县,在永登县境内全长61.3公里,流域面积1331.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6万亩,是永登县最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之一。
多年来,永登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河长定时巡河,每周定点组织清理垃圾,协同查处违法排污破坏河体生态的问题。通过源头治理、植绿护绿,大通河治理成效显著,引得黑鹳年年来此停歇。
5年来,兰州市加快完善由黄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道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治理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当地的防洪能力。
在兰州水生态科普公园,绿草茵茵,鲜花正盛,许多市民在茶余饭后来此纳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水生态科普公园的正下方,就是兰州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整个污水处理厂移除了原来摆放在室外的污泥处理设施,将厂区转移至地下运行,市民既看不到污水、也闻不到臭味。
走进污水处理厂区,只见巨大的厂房宽敞明亮,机器设备自动运行。
“我们厂采用先进工艺,处理后出水经紫外线消毒后,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直排黄河或回用。污泥经离心脱水机浓缩脱水至80%含水率后,集中车载外运至兰州市污泥集中处理中心处理。现在,我们厂每天可以处理近30万吨的生活污水。”中信环境技术(兰州)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工作人员张文浩介绍。
目前,兰州市对全市13座污水处理厂中7座进行了升级改造,出水水质由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9.6万吨/日。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多年稳定达到100%,2019年以来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2023年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跃升至Ⅰ类。
做水文章,绿色发展正当时
黄河是兰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了兰州人民,滋养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兰州市严把水资源保护利用关,以水定产,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域内企业全面绿色转型,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兰州市积极创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三化”改造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实施海亮15万吨铜箔、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目前,兰州共培育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28家。
地处黄河上游,作为中国石油在西部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兰州石化在肩负起能源供给重担的同时,也扛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为了治理好排出的废水,兰州石化从源头入手,停运了黄河北罐区及跨越黄河危险品输送管线,关停了所有地下水、地表水取水工程,从源头杜绝了污染黄河的风险。
近年来,兰州石化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以清洁化生产为目标,加强水资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建成投用1080吨/时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完善绿化用水管网系统,实现废水深度回用,每年节水500余万吨。
“我们提升了污水处理设施技术和装备水平,建设环保达标升级和隐患治理项目100多项,创新推进环保监督网格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兰州石化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张学智说。
来到兰州新区,大片绿野映入眼帘。
兰州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节水改造有机结合,通过推广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与农艺、农技相配套,节水工程与科技创新相叠加,根据降水情况、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灌溉,水源到地头自压喷灌。
数据显示,兰州新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全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占耕种面积的54.5%,灌溉用水量由2012年的400立方米/亩左右降至200立方米/亩左右,年节水量4000万立方米以上。
随着绿色转型的推进,兰州新区主导优势产业加快集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智能工厂不断涌现,绿色化工快速增长,新能源新材料延链扩能,先进装备制造全面发力……
成绩单的背后,是兰州新区精细化的水资源管理,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2023年在工业增加值增长24.7%的情况下,工业用水下降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
据兰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斌介绍,近年来,兰州市严格落实“四水四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2023年实际用水量仅为全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2/3。通过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兰州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从2019年的40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0立方米。
清晨,兰州市绿色公园内,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黄河风情线已成为兰州人户外活动、休闲游憩、康体锻炼的打卡地。
在绿色公园的广场上,彩陶流水雕塑、简牍雕塑、水车博览园连点成线,富含甘肃历史文化特点的黄河彩陶雕塑吸引游客们驻足观看。
“我们根据甘肃黄河上游文化特质,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打造了不同的黄河文化公园,举办黄河文化展示演出活动,讲好黄河故事。”兰州黄河风情线管委会副主任马真胜介绍。
如今,全长47.5公里的兰州黄河大景区核心段西自西柳沟,东至桑园峡全部相互贯通。
“我们先后建成了银滩湿地、马滩湿地、滩尖子湿地,治理修复湿地109万平方米,改造提升主题公园10个、公共绿地90万平方米,因地制宜建成河道健身步道29公里、全民健身场所72处,增设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便民设施3000多套,方便市民休闲健身。”马真胜说。
兰州蓝、金城绿、黄河清。今年,兰州旅游延续火爆态势,主要指标持续刷新纪录。
风轻云淡,黄河蜿蜒穿城而过。“九曲黄河万里沙,中山桥上走一走。走累了在黄河边的茶摊子上喝一杯三泡台,看河岸边的风景,这样的悠闲时光真的很享受。”来自安徽的游客蔡利民说。
兰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美黄河正在成为兰州的大IP,黄河之滨成为游客打卡地。兰州市今年1—8月接待游客8578.5万人次、旅游总花费578.85亿元,同比增长33.3%、37.67%。相关数据显示,兰州在省会城市暑期旅游订单增速排名第六,暑期兰州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9%,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
当前,兰州正大力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脉络,挖掘整理黄河母亲、兰州碑林等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赓续黄河文化价值。随着中山桥、白塔山、水车博览园等景点连点成线、串珠成面,黄河将进一步增添兰州的城市魅力。
“20世纪90年代我出生的时候,黄河给我的印象是黄黄的泥巴河。今天的黄河,成了家乡的名片。我们都相信,黄河一定会更美。”兰州市民张梓涵自豪地说。